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8:24    次浏览
近来,有关《弟子规》的争论愈演愈烈,这本国学入门读物被一些人推崇备至,被誉为启蒙经典;又被另一些人猛烈攻击,被斥为“精神雾霾”。甚至,许多教育专家也为此打起了口水战。作为一名小时候读过《弟子规》的80后,我想说一下自己与这本书之间的故事。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,外公做过民办教师,小时候还念过私塾,一肚子“之乎者也”,也相当重视儿童启蒙教育,因此自告奋勇担任起了我的早教老师。他为我拟定的课程有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《千家诗》等等,还有部分他认为经典的古诗词。也许是出于退休教师的职业习惯,外公对早教一点也不含糊,一丝不苟地制订了对我的早教计划。所以从3岁到6岁,我都是在摇头晃脑吟诵中度过的。可能是受到私塾先生授课方式的影响,外公特别强调吟诵,要求我必须背下所有的篇目。当然他也会讲解文句的意思,但我总是听得心不在焉,一知半解,这边听着课,那边琢磨怎么去外婆的糖罐里偷糖吃。所以外公的讲解几乎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,他只好退而求其次,要求我“熟读成诵”。很快,我就把外公安排的功课倒背如流,外公也总喜欢找机会让我在众人面前秀一秀,我也从来不犯怵,每每一口气背下一整篇,引来大家的夸赞。后来我上学了。可能和从小背古文有关,我的记忆力奇佳,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东西,基本上我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得滚瓜烂熟。此外,我还特别喜欢押韵的文字,语文成绩也不错。这些大约就是小时候晨昏朗诵带来的“福利”。除此之外,《弟子规》并没有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。我既没有成为谦谦君子,也没有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人。我目前从事的是创意工作,这也有力地驳斥了某些人认为 《弟子规》会摧毁孩子创造力的说法。综合我的成长历程来看,我想说,别对《弟子规》这本书太认真了,它既不是魔鬼,也不是天使。而我们,也许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教育的本身上来。